金黄段泥原矿产于黄龙山龙身骨处,表层泥土下面,两道石壁之间的凹槽内,为矿体倾覆所致。埋藏较浅,泥层也浅,一般厚度仅为10~20厘米,厚者也不超过50厘米,呈链状分布,且同其他泥块错杂在一起,难于开采,只能精挑细选。原矿呈淡绿色,片状结构,截断面细腻纯正,色泽油亮,具玉质感,原矿表面偶尔有铁锈似的红色。矿物组成为高岭土、水云母、石英、泥质及少量的铁氧化物等。
金黄段泥,二氧化硅比普通段泥低,三氧化二铝含量却高达2871%,所以烧成温度相对较高。
1130℃一1150℃,呈浅黄色,断面较粗糙,声音稍脆;
1150℃一1170℃,呈黄色微带灰,有红褐色斑点,分布均匀,断面较致密,声音脆;
1170℃一1190℃,呈金黄色,红褐色斑点增多,分布均匀,致密,声音脆;
1190℃一1210℃,荧里泛青,致密、声脆,黑色斑点增多;
1210℃一1230℃.黄而发青,有时会出现平行于鼓面的裂纹。
金黄段泥中三氧化二铁和氧化钛含量较为合理.由于在相应的烧成温度阶段,二氧化二铁和氧化钛共同的发色作用,故烧成后外观呈纯正的金黄色